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、繁殖在高原的鹤类。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,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、被誉为“西藏粮仓”的拉萨市林周县都会迎来成群结队的黑颈鹤越冬。今年,迁徙到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数量达到2500多只,这样喜人的局面离不开野生动物巡护员数年如一日的守护。今天的《新春走基层》,让我们再次走进林周县春堆乡野生动物巡护员旦增的日常。隆冬时节,林周河谷滩涂遍布、草甸泛黄,成群的黑颈鹤或舒展翅膀,或俯身觅食,与不远处的雪山绘成一幅绝美、和谐的画卷。今年是旦增守护黑颈鹤的第11个年头,也是他成为共产党员的第31年。1月30日一大早,61岁的旦增像往常一样带着妻子准备好的小麦,骑上电动车,开启了他一天的巡护旅程。
到达投食点后,记者看到,百余只黑颈鹤正在田间集中觅食,嘹亮的鸣叫声此起彼伏,场景蔚为壮观、激荡人心。旦增一边将小麦均匀地撒向田间,一边观察栖息在此的黑颈鹤及其他各种野生鸟禽的生存状况,并不时弯腰捡拾沿途垃圾。
县里安排了巡护员进行专门巡护,我们也会到处巡逻,把撞到铁丝网、电线的黑颈鹤带回家中治疗,再放回自然。此外,县林业局发放了喂食黑颈鹤的小麦,看着黑颈鹤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,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。临近下午,旦增在田地里席地而坐,简单充饥之后,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投食点。据了解,林周县境内共建立了10个投食点,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累计投入2万余元进行集中投喂。
自2015年起,旦增天亮出门、天黑返回,每天巡护三四十公里路途已经成为一种常态。期间,他曾先后救助过4只黑颈鹤,其中有两只黑颈鹤在旦增家住了八个月,只有见到旦增时,它们才会放下戒备,旦增也亲切地称它们为“次仁”和“琼达”。据夫妇两人观察,放生之后,有些黑颈鹤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家附近的田坎上,每每看到都会让他们觉得温馨感动。旦增自豪又感动地说,家中大小事都被妻子打理得井井有条,她还会在闲暇时陪自己一同巡护、投喂和救助,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,他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。我们全家人都非常喜欢黑颈鹤,我总是对他说,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情,我们会处理好,你只要守护好黑颈鹤就行。往后,我们也会共同努力,继续守护好这些可爱的“高原精灵”。
近年来,林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,严守生态安全底线、红线和高压线,立足“拉萨后花园”定位,加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,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,以实际举措,有效保护了黑颈鹤、白唇鹿等各类野生动物,勾画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。